《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08浏览次数: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性质

全校新生必修课

考试/考查

考查

总学时

32

实验(实训)学时

16

总学分

2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单位

思政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2014级本、专科学生公共基础课,具有学科课程的计划性、系统性,但与传统学科课程又有显著差异,它不严格按照学科的结构组织教学,不单纯的以传递心理知识为宗旨,而是突出“学科活动”的特点,全校新生必修课。具有活动课程的互动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强调以活动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是通过提高内在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的素质来满足学生本专业的知识、技能等外在的素质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它是进一步学习《社会心理学》、《婚恋情商与心灵成长》等相关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大学生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从整体上看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挖掘心理潜能,渐臻自我实现。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2.能力目标

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心理品质的方位、立体型现代化职业人才。

3.素质目标

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提高内在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的素质来满足学生本专业的知识、技能等外在的素质培养要求。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依据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帮助成长、促进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来确定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根据学生现实问题需要与未来实际工作需要采用专题式教学,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根据不同阶段凸显的主要心理问题安排教学内容。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现实问题需要(针对性)与未来实际工作需要(实用性)采用专题式教学,突出各种自助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4学时)

1.教学内容

1)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2)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类型;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2)难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我眼中的大学新生活”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4学时)

1.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评估和完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2)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自我探索”团训活动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4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2)难点:人格发展异常的评估。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人格心理测试”、 “心理电影赏析”

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已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2)难点:大学生学习心理机制。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心理剧本”征集

第五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1情绪概念;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培养良好的情绪; 

4)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放松训练”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际交往概述; 

2)大学生交往原则及技巧; 

3)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4)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5)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和择偶观。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团训活动——“写给xx 的情书”

第七章 大学生的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4学时)

1.教学内容

1压力、挫折概述; 

2)大学生的压力与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2难点:大学生的压力与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挫折应对-- 朋辈督导练习”

第八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4学时)

1.教学内容

1生命的意义;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2)难点: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3.实践课(2学时)

实践课题:“应激急救方法试验”

(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实践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咨询以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展开,具体如下:

1、个体心理咨询

2、心理讲座

3、心理委员的培训

4、团体辅导

5、辩论赛或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三)课程学时安排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实训)教学学时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2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2

2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2

2

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

2

第五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2

2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

2

2

第七章 大学生的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2

2

第八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2

2

总计

总学时:32

16

16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主要采取课程教学模式,其主要任务就是给予大学生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心理调适的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心理素质。采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让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注重引入最新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提高学生自我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

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实训)教学主要采取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心理游戏、团体咨询活动与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课程。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课程,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如心理游戏等),也可以独立进行(如团体咨询活动与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一般的心理游戏、系统的团体心理活动和专门的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心理潜能,更充分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不断调整自我,以表达完善人格和发展自我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1、理论课堂教学: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通过师生共同的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并以其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实践活动开展:活动训练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讲授法、心理测评法、启发法。

(二)教学手段

传统教材口头讲授与现代化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相结合,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健康中心团体素质拓展训练软件与设备,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七、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绩效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性化等特点,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硬性、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所以本门课的考核方法摒弃以往传统的知识记忆性考核方法,而是通过教师观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方面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1、教师观察       30%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学生互评       30%   小组内进行

    3、学生自评       40%    自我成长报告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二)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主要分为期末成绩与过程考核两部分。其中期末成绩占60%,过程考核占40%,过程考核中又包括平时考勤(占过程考核的20%),课堂表现(占过程考核的20%),实践项目作业(占过程考核的60%),总分共计100分。

八、课程教学资源

(一)教材选用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公共课系列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主编王丽萍、黄车白,20118月第一版。

(二)教材编写建议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以下建议:兼顾教材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注重内容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把握体例的结构性与丰富性、体现教材的适教性和宜学性,从而兼顾心理学专家与大学生的要求,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既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需要,又满足其现实化、外显化、操作化的需要。

(三)参考书目

1.张旭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2.闫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训练》

3.许燕《人格与心理健康》

4.黄敏儿《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

5.桑作银《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M]2007

6.谢守成《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与求职导读》

7.李虹《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8.栗献忠《提高大学生心理耐挫能力研究》

9.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J]2007

10.张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救》[M]2008

九、附录

(一)编制依据

本课程标准编写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结合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大纲》编制而成。 

(二)课程标准审批

编写教师:编写日期

教研室审批:审批日期 

院(部)审批:审批日期 

 

 

 

备注:无实验的课程在“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中

须撰写(一)(三);有课实验的课程,须撰写(一)(二)(三);实验课须撰写(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