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赋能】“洄游”青年助推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活动 富平县社会实践调研团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次数:1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推动青创人才进县区、进乡村,广泛引导大学生在服务家乡发展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倩、冯泽两位老师组建赴富平县实践调研团前往富平县曹村、淡村等开展“洄游”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79日,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中国柿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中国柿博物馆馆长王博星是一位博览群书、多才多艺的年轻大学生,毕业于设计艺术院校,怀揣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回家乡发展,服务“三农经济”。王博星深感责任重大,从搜集资料考证、展馆设计到文物鉴定,倾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智慧和汗水,建成这座国内领先水平的农耕(柿)文化博物馆,本人也被誉为“流动的柿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就是要通过整理、挖掘、开发、研究,让这一古老物种重放异彩,恩惠黎民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710-11日,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淡村习仲勋故居和富平县习仲勋纪念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进入园区的路两旁,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果蔬示范园,展现出农业发展的新活力,青年用自己所学所知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进故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习仲勋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村民们热情地分享了近年来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提到了当前仍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在习仲勋纪念馆内,调研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深刻感受到习仲勋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习仲勋同志为中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他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洄游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712日,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陶艺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陶艺村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也展现了乡村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参观过程中,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投身于陶艺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青年返乡在行业分布以及总体占比方面依然偏低,如何激发“洄游”青年的返乡意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的课题。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将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潮,建功立业。调研团队成员也将矢志不渝,本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深入乡村肌理,与乡村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广袤田野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