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传承工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5月1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教师带领30余名学生前往西安大华工业博物馆,开展以“走进大华工业摇篮 共筑强国复兴之梦”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师生合影
大华工业博物馆前身为大华纱厂,是20世纪30年代实业救国背景下的产物,曾历经民国时期的艰苦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转轨变形。如今,它已蜕变为一座集展览、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活动伊始,讲解员带领师生进入展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着大华纱厂的辉煌历史。大华工业博物馆主要有“兴建创业”“新生发展”“嬗变重生”三大主题展厅。斑驳的纺织机械、泛黄的历史照片,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重现了大华纱厂自1935年创办以来,从民国时期实业救国的艰辛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西北纺织业支柱,再到转型为文化创意园区的传奇历程。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被讲解员娓娓道来,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学生们眼前徐徐展开,化作一部鲜活的工业发展史,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工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坚韧与拼搏。
其次,教师们也充分利用这次实践教学的机会,开展了现场教学活动。他们结合大华纱厂的兴衰史,从“公私合营的西安样本:大华纱厂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践”“传承并践行工业精神”“传承工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引导学生们在数智时代,要传承老一辈产业工人的创新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工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也体会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传承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了宝贵的工业遗产,更让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了红色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养分。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红色场馆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