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改学创新,德法教研室开展了以BOPPPS数学模式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集体备课会,本次本备课会聚焦BOPPPS模型中的导入(Bridge-in)、前测(Pre-assessment)、后测(Post-assessment)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研讨与设计,旨在打造更富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堂。
备课会上,教师们首先围绕导入环节展开讨论,一致认为,有效的导入应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困惑,通过案例、视频、提问等方式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张锦恒老师提供了诸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王阳明龙场悟道”等案例,自然引出本章核心主题——什么是科学的人生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为后续奠定良好基础。
前测与后测是BOPPPS模型实现“以学为中心”的重要保障。赵芳老师分享了诸多前测后测的内容,帮助快速诊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已有认知、潜在困惑及兴趣点,从而调整教学重点,实现精准施教。同时检验学生是否达成相应教学目标,科学评估学习成效,为数学反思提供依据。
会上,各教研室主任作表态发言,纷纷表示将针对参与式环节,备课会重点结合翻转深堂理念进行设计,如开展“人生价值拍卖会”模拟活动等,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建构,在思辨、协作与体验中深化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切实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深度。
此次备课会气氛热烈,教师们踊跃发言,通过集中研讨,形成了对第一章内容较为成熟、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大家一致认为,将BOPPPS模型的结构化设计与翻转课堂的灵活性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领悟人生真谛,明确人生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标整改要求,重点加强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建立“一课一策”质量提升方案,通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示范课观摩、学生评教反馈会等形式,构建全员参与的质量改进机制,确保每门课程都达到审核评估标准,争当质量建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