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渭水相逢”实践团以“守护渭水绿脉,探索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了解渭河生态治理现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流域可持续发展。
踏访一线,直击治理
探索渭河治理第一站——光大水务公司,在这里通过座谈走访,调研团了解污水治理流程、公司运行模式及对渭河的积极影响;通过参观咸阳环境教育基地,强化了成员的环保意识;工作人员用先进仪器和污水净化演示,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生态环保的强大力量,也深刻体会到国家“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践聚力,守护生态
探索渭河治理第二站——湿地公园。团队前往咸阳渭柳湿地公园、西安渭河城市绿地运动公园,感受治理成果。团队成员们以身作则,在公园考察时还帮助清理道路垃圾,守护渭水生态治理成果,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路人纷纷向成员“点赞”。
深入调研,倾听反馈
探索渭河治理第三站——居民调研。调研团走进渭河周边居民区,收集水质等环境变化的一手资料,了解治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居民认真配合调研,并反复肯定团队此次实践的生态环保意义。
走访考察,感受新貌
探索渭河治理第四站——宝鸡太公湖水利生态文化公园。调研团探访宝鸡太公湖水利生态文化公园,见证了渭河生态治理成效;走访服务于渭河河畔高新产业园区的特色民宿双基堡村“清雅民宿”,了解渭河沿岸高新区对经济、就业的带动,为渭河发展注入新动力。民宿的存在为高新区工作人员提供了生活便利,增加了就业岗位,增进了人民福祉,充分践行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发展理念。
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奔赴渭河生态治理一线,深入掌握了渭河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履行职责,使实践活动稳步推进。他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体会到了生态治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力的影响,在将来会更加关注环保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