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2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暑期“三下乡”“产业兴荣探‘袁’队”,在王启媛、南苑两位老师带领下,深入“关中民俗第一村”——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开展以“青春赋能袁家村,同心共筑振兴梦”主题调研。队员们通过走访村史馆、对话经营主体、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探寻袁家村从贫困到振兴的传奇密码,感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触摸奋斗史:从苦难岁月到振兴典范
首日参观袁家村村史馆和村委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袁家村村史馆,深入了解了该村从“烂杆村”到“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蜕变历程。 在讲解员的指引和讲解下了解了袁家村乡村历史脉络。村史馆内,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袁家村的三次转型:20世纪70年代垦荒种地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兴办村办企业积累资本,2007年起依托关中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品牌。进入新世纪,袁家村依托关中文化底蕴,大胆转向乡村旅游:规划改造古村落,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打造美食街、民俗作坊与农家乐,成功吸引百万游客,实现了从“工业致富”到“文旅兴村”的华丽蜕变。
深研融合道:探寻产业与文旅的融合之道
商贸学子们穿梭于熙攘巷陌,队员们实地探访并访谈,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走访米、面、油、醋、辣椒、酸奶等传统作坊,零距离对话经营主体,并参观皮影馆、与非遗中医、掐丝珐琅传承人交流,中医馆内,队员们了解秦岭草药,品尝养生茶饮;掐丝珐琅工坊中,亲手实践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机。通过本次调研,同学们认识到,袁家村经营成功之道,离不开村领导的统筹规划,确保模式可持续;注重食品安全,积累了强大的品牌信任度;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多劳多得”“账目公开”的机制。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深受触动。袁家村的蝶变证明,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立足本土、持续创新。其“产业+文旅”双轮驱动模式,特别是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村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为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用专业知识赋能传统产业,以创新思维激活文化基因,让青春力量在广袤田野间,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璀璨篇章。

